国家主管部门给政策方向,行业协会搭建平台,但真正要唱好这出戏的还是要靠国产专业音响企业本身。对于国产专业音响企业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和应对的策略。 1.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应该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包括未来几年的企业战略,产品规划和市场定位。要明确的知道,企业和产品的方向。 2.逐步建立起与国内、国外市场相融合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核心,逐渐从个人英雄式的家族创业模式向科学的公司化管理转变。 3.建立科学务实,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竞争机制,避免家族血缘式近亲繁殖的用人模式。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带入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多年来在国际专业音响公司服务的高端人才可以是选择目标,他们在国际公司的从业背景,不正是在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向国际化进军所需要的吗?国产专业音响企业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是让笔者非常担忧的。 4.根据目前国内专业音响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应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外来资金,加速行业整合和国产专业音响企业间的兼并、收购、重组,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和企业规模。JBL如果不是被美国的哈曼集团收购,就不会有今天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5.专业音响的国产化是行业的必然趋势,国产专业音响企业一定要走品牌化之路。品牌的基础是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高性价比是国产专业音响品牌发展的核心价值。国产专业音响的品牌之路对很多的国产专业音响企业来讲是痛苦的,在品牌的创立中,要清醒清楚明白品牌的现在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的关系,“中国制造”的专业音响品牌,在未来5-8年的全球市场上,一定能独领风骚。 6.技术联合是国产专业音响技术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几十年中外电声技术的不断磨合和吸收,国内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已掌握了具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由于这些单位与专业音响试产商业上的脱节,不能使这些技术转化为工业产品,科研单位与企业的技术联合,可以迅速缩短国产专业音响与国外产品的差距。 7.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是任何外力不可代替的,国产专业音响产品要保持高性价比的竞争力,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是决定因素,而目前的国内专业音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老板懂技术、老板搞研发”。而往往这些老板们专业技术的起点并不高,只是刚好借了当初行业技术要求门槛低的“东风“创建和发展企业,但在行业技术标准提高之后,企业技术的软肋开始显现。因此,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而国内专业音响的一些龙头企业,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去申请创建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将国家资源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研发一些具有世界领先的专业音响技术。这样做的结果仅能让国产阵营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大家的自主创新的信心,而且也为所有的国产专业音响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8.服务理念要成为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和产品竞争的核心价值。实事求是地看今后国产产品和国外产品技术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差距,服务可以成为国产品牌和国外产品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国内专业音响企业浸淫中国市场十几年,对灵活多样的市场需求以及本土文化,都有高度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是足以弥补某些相对的技术不足。国产专业音响企业现在最需要的是将服务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相结合。 9.营销渠道的变革是国产专业音响腾飞的“法宝”,从行业世纪情况来看,在专业音响领域长期存在的批发渠道正在消失,笔者在与一些国外品牌的有关人员交流中,发现国际厂商也是很迷茫的,因为正是中国市场的特殊多变及多样性使他们的迷茫。鉴于此,国产专业音响企业在熟悉的国内市场上,要充分运用“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战术,在产品的产品力和渠道变革创新上下功夫,同时也可以借鉴学习国际公司在营销上的管理模式和对营销人员的目标考核、绩效分析和奖励机制等办法,在大打“迷踪拳“的同时,也增强自己的命中目标的精准度和科学化。 10.国产专业音响应利用国内的资源和成本优势,积极主动的开发国际市场,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是具有竞争力的。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两条腿”走路,一边寻找国外厂商为代工,积累生产经验,吸收技术,熟悉国外市场的产品技术精髓。一边开发国际市场,输出自由产品和品牌,形成一个让国外市场认识、熟悉的过程积累。选用进入国际市场的管理和营销人才的时候,可以考虑香港和台湾的专业人士为主。香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的外贸人才。台湾在多年为国际厂商代工的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的代工技术型人才。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1 22:20 , Processed in 0.15565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