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系列音响,稀客出品,小型演出的最佳选择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604|回复: 3

超高频信号和电声专家---砖家的问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92

回帖

7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764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9-10-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及音响灯光机械视频方案从此不求人,秒拿预算!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raf 于 2009-10-3 12:39 编辑

高频是音箱的关键,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超高频。

记得SACD(超级音频CD)唱片刚刚研制成功时,SACD的高频上限可达到100KHZ,有人就反对说人

耳只能听到20KHZ的信号,20KHZ以上的超高频信号根本没有用。可是,凡是听过SACD唱片的人都

会感觉到:这 些20K-100KHZ的“没有用的超高频信号”是有用的,既然人耳听不到20KHZ频率以上

的声音,那为什么20K- 100KHZ的声音还会影响音质呢? 是的,人耳听不到20KHZ以上的高频号,

但能代表人耳感觉不到20KHZ以上的高频信号吗? 数学参数和理论知识能和音响效果画“=”号吗?

显然是不能得,这是两码事!

举个录音的例子,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录音和实际的自然声始终不一样吗?录音永远是近似接近于自然

声, 但是永远也完全模仿不了自然声,这是为什么? 你要知道,自然声的频率是真正的全频率呀!她

从最低的频率到最高的频率,她都有呀! 而你的录音设备的频宽才到哪?

20-20K? 呵呵,得了吧,20-20K的宽度在自然界全频段里相当于什么? 就相当于我们听1米

处的耳塞或耳机泄露的声音!又细又窄的声音!!

所谓的声学、电声学砖家们把我们欺骗忽悠了长达一个世纪!!我们被所谓的砖家们的理论知识束缚了

半个世纪! 以至于我们很多音响师愚昧地认为20KHZ以上的超高频率和音质和音响无关,和人耳更无

关。

我们稍微有一点创意,就被砖家们污蔑为“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吗?”,稍微有点革新,就被

说成“现在的音响师,理论知识薄弱呀”。

试想一下,如果SONY公司和PHILIPS公司的人和我们一样被教科书毒害,一样坚信“人耳听不到

20KHZ以上的高频声音,所以20KHZ以上的高频声音是无用的”这一音响圣经的话,SACD会被发明

吗?SACD这一音响唱片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会被SONY组织实施吗?

声学砖家、电声专家们,你们去搞声学装修吧,你们去做公路消声环保技术去吧、你们去做超声波技

术吧,但请你们不要再扼杀青年音响师的想象力和发烧精神了。

--------------------撰写: 《北京路德(R&F)建筑音响》

附录:一个关于“为什么普通耳机要比高级音箱的效果好?”的问题引发的反思
原文链接:http://www.ca001.com/bbs/thread-220773-1-1.html
贴主的问题:“为什么三流的耳机(不要耳放)的听音比二流的专业箱子效果要好!
正常匹配,误入牛角尖! 谢谢 ”
回复1,就算一流音箱也难做出三流耳机的声音效果
回复2,想知道为什么?那就看看我的帖子《主观评价的一些误区》一文中关于高音的,第六条“高频信号的职
责”。
http://www.ca001.com/bbs/thread-217386-1-1.html
原因就在于高频信号上。
大功率音箱或者专业音箱,她的信号需要长距离传输,没有人会贴着音箱听音乐,所以在传输过程中,
也就是在声音辐射时,大量的超高频信号被空气吸收衰减,当声音到达我们双耳时,这些很微妙但关系
到音质的超高频信号和泛音已经完全失去,致使声音死板,没有耳机那种细腻、宽广的声场感。
耳机由于不存在声学的长距离传输,故而很多信号得以保存,得以轻易地传到人耳中去,所以音质也比
音箱要好的多。
发表于 2009-10-4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文章一看就是一位发烧友写的。我做发烧时也是这样追求上限的,但是做专业的,几乎不这样。场合不同。
另:"为什么三流的耳机(不要耳放)的听音比二流的专业箱子效果要好"?
最简单的答案,是因为听觉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导致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耳机两通道绝对独立,而音箱是因为相互是合成声场,相互有串音所致。你所谓的空气吸收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
这个问题我研究过,你如果用一个大障板,把两只音箱完全独立,相互不串音,一直到你耳朵里,你再听听?当然,不能在室内做实验,你会发现一切和耳机的差别就小多了,但会带来新的差距,特别是低频部分的量感。
我还做个一个实验,曾用一个国产立体声手机,注意是立体声的,放一段音乐,放在我的额头,朝下,一边一个小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顺着我的鼻子两边(鼻子相当于做了隔断)传到耳朵里面,这样即使不用耳机,我也让两声道的声音独立了,你知道吗,我同样听到了美妙的立体感、空间感很强的音乐!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虽然不是什么大发现,但是而昂我体验到了耳机与音箱的真正区别:
所谓的听音效果,第一吸引人的是是唱片所营造的空间感、立体感,(当然音色和频率也非常重要),所以空间感、立体感恰恰是音箱输给耳机的最直接原因。

0

主题

92

回帖

7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764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个有力的支持:DTS和AC3的较量
美国的电影伴声标准杜比AC3有一个编码规定,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优化”掉,按照道理说,这样并不影响音质,因为被“优化”掉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
但是,DTS电影伴声格式标准最后打败了AC3,DTS没有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丢掉,而那些被AC3“优化”掉的声音,那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使DTS的音质胜过了AC3。
尽管那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使DTS容量增大,但为了音质,DTS在所不惜。
发表于 2009-10-5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那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使DTS容量增大,但为了音质,DTS在所不惜。”----这话我绝对同意。也同意那些听不到的声音对音质的贡献。我也喜欢并支持DTS。
但是,既然是做专业音响,专业音响不仅重视频率,更重视的是声压级、覆盖、频率特性、声干涉、系统安全、系统优化,所以,在众多指标面前,我们肯定会有所牺牲,这就是专业,而不是Hi-end。
频率是否听得见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的较量。理论与实际永远是相对的平衡,就像一条平行线,是永远并列存在的两条线。我认为否定任何一条都是不可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1 22:14 , Processed in 0.164180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