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系列音响,稀客出品,小型演出的最佳选择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748|回复: 5

音箱的技术瓶颈

[复制链接]

8

主题

733

回帖

19万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191920

版主勋章专家勋章

QQ
发表于 2009-1-1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及音响灯光机械视频方案从此不求人,秒拿预算!

亲,只有注册或登录才能下载更有用的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音箱的技术瓶颈首先列出音箱与技术相关的全部要素,然后给予必要的分析。 1 扬声器单元单元特性对音箱的放音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少文章都说过,单元对音质的影响占70%,箱体占30%,对此笔者也有同感,没有一套好的单元,做出好音箱是难以想象的。好单元是出好声的基础,没有基础,怎有高楼大厦。可见单元素质是影响音质最主要的因素。看看国外的某些著名品牌,其单元都是特制的,不公开外卖仅自己独家使用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2 音箱结构谈到音箱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箱型分类的,如倒相箱,闭箱,前号筒箱,后号筒箱等等,在这里暂且把它称为类型结构。还有一种是同一类型的箱体,例如同为倒相箱,内部细节结构有所不同。可把它称为细节结构。对类型结构的音箱来说,不同类型的音箱,性能上是有差异的,例如闭箱和倒相箱,性能差异较大,最大的差异在于低频特性,倒相箱低频下潜深,且低频效率高,但这个差异对音质的影响有多大呢?每一种类型的音箱都可以制作出世界级的名箱来。例如轰动世界的大型鹦鹉螺箱,就是闭箱的典型代表,它的设计思路就是将背辐射声波的干扰降低到最小,倒相箱的成名作就更多了。可见类型结构不是影响音质的主要因素。再看细节结构,以倒相箱为例,内部细节结构一样会影响音质,举一简单例子,倒相管的布局,有些落地箱容积很大,倒相管为后置式,倒相管可布局的活动空间很大,少数产品偏偏将倒相管紧贴低音单元布置。试想一下,倒相管如此强烈的空气振动,让其紧贴振膜,紧贴振膜处又不是振膜的中心处,而是振膜的侧面某个局部位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对振膜振动的平稳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吗?只不过人耳对低音的失真不太敏感,人们听不出来罢了,但如果用仪器测量,肯定是不一样的结果。还有内部的加强板筋,对其大小,方向,数量,占空比等等都对低频共振声波有影响,同样影响音质。虽说细节结构对音质有影响,但影响力总体还是有限的,也不是影响音质的主要因素。 3 音箱外观音箱外观对音质也是有影响的,例如边角尖锐的外观,声波会产生衍射作用,导致某些频点声压升高或降低,反映在频响曲线图上,就是产生峰谷,理论上球形体的音箱最好。高中低音单元布局不合理的外观,面板不合理的设置等,都能影响到音质表现。外观还能影响我们对音箱的音质判断,漂亮的音箱,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暗示能力,对其音质表现出好感。但是外观对音质的影响仍远远达不到主要因素的地步。 4 音箱调试音箱调试对音质具有重大影响,低频特性的好坏,全凭调试,有了好的单元,不会调试或调试不佳,低频仍会出现有气无力,无弹性,拖泥带水有隆隆的拖尾声等等症状。对分频器来说,调试不佳的话,也同样会产生不少问题,如分频点问题,相位问题,阻抗问题,声压平衡问题,分频阶数问题等等,都需要通盘考虑,细致调整。虽然分频器的调试,很多书上都有介绍,并给出了具体公式,但普遍说的都比较概略。造成人们对分频器产生神秘感,分频器是音箱灵魂之说被广为传播。由于缺乏公开的细节资料,调音人员全靠自己去摸索总结,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形成调音人员技术上的参差不齐,有高手,也有二胡(技术不过硬者).还有一个重点,也是笔者很多文章强调的,吸音材料的品种数量布局方式等,都对音质产生直接的影响,除了对低频特性有影响外,对低音中音的全部频段都有影响(球顶中音除外)。归纳调试的三个重点项目,即低频特性,分频器,吸音材料,都与音质密切相关。分析上述几点,不难看出,影响音质最大的有两个因素,即单元素质和调试方法。调试过程是可以不断调整修改的,直至满意为止,且不乏众多高手,所以调音这一条也构不成技术瓶颈。分析到此是不是就找到技术瓶颈了?可能有人会说,看来就是单元了,单元就是音箱的技术瓶颈。应该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找单元的技术瓶颈,提高单元的技术指标,例如把频响范围加宽,频响曲线正负db数减少,失真指标再降低一点,再加上高手仔细的调音,一定能制造出世界一流的音箱来。表面看,这是一个好方法,只要我们将现在的国标部标数据值进一步调整,严控即可。若按照这一思路,只能继续改进磁路的线性,改进振膜的品种材质及配方,进一步提高高音的频率上限等等。其实对这些问题的改进,从扬声器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几十年来,音质的改进又有多大的明显的进步呢?不是说没有进步,很多技术指标都有进步,但音质的改进并不十分的显著。如果我们到音乐厅现场听乐器演奏,再重放录制好的磁带或光盘,就会发现两者差别是明显的,那种余音缭绕的感觉减弱了不少,为什么?说明很多音乐的细节变味了,就是那些细微之处,带给我们美轮美奂的享受。多少年来,人们都在追求高保真,可是离高保真的理想目标依然还很遥远。分析到此,我们好像又走进了迷宫,迷失了目标。问题的结症在那?为什么分析了一大堆问题,好像又转回到原地,找不到具体目标。频响曲线好的声音不一定好,声音好的频响曲线一定好,这是许多发烧友总结的名言,也被大量的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说,仅凭频响曲线,难以判定音质好坏,这也间接证明用频响曲线的好坏来评价音箱的质量,是不够科学的,最起码是不完善的。频响曲线好,只能说明在各个频率段,声压均衡,没有大起大落。声压的高低,与音质的高保真还原,实在是两个不同内涵的两个不同概念。两者之间不划等号,只能是有所关联而已。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当我们调节高低音调时,不论是最大限度的提升高低音还是最大限度衰减高低音,或是一头衰减另一头提升,都能使频响曲线发生巨变,但不论如何调节音调,改变的只是某些频段声压的高和低,音乐的内涵与质感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它们的波形没有变化,频谱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幅度值。所以可以说,频响曲线的平坦度不能衡量音质,更不能代表音质,它只是保证声压平衡的技术指标,而不是保证音质高保真还原的指标。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误以为只要调试好低频特性和频响曲线,同时保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部标,调音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后面的试听,也仅仅是对前面工作的一个实验验收,防止前面的调试出现失误。大家最关心的技术指标就是低频特性和频响宽窄及平坦度。分频器的调整也主要是围绕曲线平坦度而展开,确保高中低三个频段达到平衡并衔接良好。视乎做好了这些工作,就万事大吉了。 个人之见,失真指标具有及其重要地位,尤其是大功率下的失真指标。在某些频点,大功率下失真甚至能超过百分之百的地步,可见失真之严重。为什么听现场演奏和放录音两者差距很大,这说明录音重放后的声波有失真。就是这个失真,困惑了我们几十年,就是这个失真,被我们长期的轻视了,就是这个失真,才是我们最难解决的最最重大的居首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喊高保真,但没有落实到高保真的具体指标失真上,即大功率下的的失真度。而现在的失真度测试方法,均是小功率的。例如标准规定音箱是在90db/1M条件下测试失真度,单元是在1瓦/1M条件下。此时的输入功率,对音箱而言依据不同单元的灵敏度而定,大多数在1W上下,很多在零点几瓦。如此小的功率,根本就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听音状态下的失真度。因为失真是随着功率的加大而迅猛增加的。对于普通扬声器单元来说,应该分别增加标称功率20%,50%,80%不同频段的失真度指标,对音箱来说,应该根据高中低音的分频频段,大概取各自的中心频率,分别测试各自最大功率的20%,50%,80%的失真度指标,同时分别增加测试二三四次谐波频率处失真指标,如果有了这样的新标准,加上频响曲线,大体上就能较为准确的判断音质如何了,才能改变目前对音质好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问题。一个卖价1万,一个卖价10万,音质到底如何,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吗?现有的标准能判断出来吗?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可量化的标准。过去对音质的评判,就是缺失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都是抽象的模糊的,虽然有一个失真指标,但标准太低,已失去了指导意义,因为众多音箱都很容易达到这一标准。对这些已达标的音箱,视乎就没有进一步的评判标准了。如果增加一个大功率下的失真度指标,对音箱的调试及扬声器单元的改进,对音箱质量好坏的判定,就有了极强的指导意义。例如振膜的改进,目的是让声音更加高保真化,让音乐细节完美再现,现在有量化的具体指标吗?没有,因为现有的失真度指标,几乎全部品种的振膜都可达标。一切的改进工作都是建立在个人感觉、经验、客户反馈、频响曲线等基础之上。几乎所有的振膜厂家都把优良的频响曲线作首要目标,只要频响曲线漂亮,厂家开心,客户满意,皆大欢喜。如果有了新标准,振膜好坏一测就知一目了然。例如哪种音膜材料好,那一种纸浆配方好,哪一种复合工艺最好,只要把各种材料最终测试出来的大功率条件下的失真度作一横向对比即可达到目的。对磁路的改进同样如此,在保持除磁路系统以外其它配件不变条件下,分别测试各种磁路大功率状态下的失真度,对数据作一横向比较,好坏就出来了。再比如高音好坏,过去一直用频响曲线来反映,改进工作也是以频响图为依据。一是要曲线平坦,二是频响上限尽量高。这就把失真度这一最最重要的指标,放在次要位置上了,甚至不用考虑它,因为绝大多数高音都能轻易达到这一国家标准。在客户就是上帝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既然客户都是看频响曲线来选择高音并判断质量,又有哪个老板会在已达标的失真项目上继续投入人力物力呢?通过上述系列分析,我们基本可以作出结论了。音响的技术瓶颈在音箱,音箱的技术瓶颈在标准,是标准滞后落伍了。标准是衡量产品的准则,准则不准,标准过低,谈何提高,谈何改进,谈何指导。在此强烈呼吁,有远见有规模有资本的企业,应该率先制定一个全新的企业标准。国家科研事业单位,如电视电声研究所,也应该在这方面投入一定资金开展研究。谁先掌握并获得标准制定权,谁就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标准的出台,对提高电声产品的档次,对提升电声强国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适应市场竞争机制,标准可以暂时保密,以保障竞争上的技术优势。期盼中国的音箱在世界上早日成为名牌产品,一改国产音箱标洋文挂洋牌做假洋鬼子的历史。但愿美梦成真,早日实现。文中如有失误处,敬请讨论,一人之言,仅供参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357

回帖

2463

积分

银牌会员

积分
2463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9-1-1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供参考的基本知识,谢谢了。

0

主题

6

回帖

3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6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9-4-9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知识 谢谢 谢谢 谢谢

0

主题

8

回帖

48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48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9-4-1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非线性的问题,当信号幅度过小或者幅度过大就会出现非线性失真,这也是在可实现物理系统中无法突破的。音箱的单元振膜的相位一致性很难保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把你的文章复制下来慢慢地看。

0

主题

51

回帖

2397

积分

银牌会员

积分
2397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9-7-2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虫经常到好友的《开心农场》里帮忙干活

1

主题

44

回帖

2734

积分

银牌会员

积分
2734

专家勋章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09-8-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写得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抖音扫一扫,关注XYCAD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4-6-2 11:01 , Processed in 0.166815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