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音响招募全国代理商工程商集成商合作伙伴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青歌赛“矢志守高雅”:发现真正的声乐人才

2010-6-21 10: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01|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编者按

  “青歌赛”,这是从1984年开始出现在中国音乐辞典里的一个新的缩略语。她的全称是:“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她是一个美丽的魔盒,一颗颗灿烂的音乐明星从这里飞出,点缀着中国的音乐星空。

  她是一个奇妙而又科学的摇篮,孕育出中国音乐人才培养、选拔的新机制、新思路。

  她又是一个新阶梯,为有音乐天赋的艺术人才搭建了一条通向成功平台的新通道。

  如今,青歌赛已经进入了第14届,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她秉持正确的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做法,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思考。她给歌手选拔的方式和机制带来了哪些创新,对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她与种种荧屏选秀节目存在着什么区别,与偶像崇拜有着怎样的关联,她对大众文化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思索和启迪?在青歌赛正在火热进行的时候,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对这一赛事的一组深度报道,以期与读者共同关注。

  一首首时代的歌声,从这里飞出;一个个崭新的歌星,从这里诞生。

  这是声乐的练兵场,这是欢乐的大舞台,这是梦想的展示地。

  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树起了一道崭新的标杆。

  当历时一个月的“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14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团体赛的帷幕徐徐落下,五轮总计25场的激烈比拼还让人们回味无穷之时,更为激烈的个人赛也已经开锣,比拼正酣,同时,团体赛中取消的综合素质考核也在个人赛中恢复,精彩的荧屏赛事再一次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盘点国内所有的声乐比赛,青歌赛无疑规格最高、选手最强,选手整体的专业素养和演唱技巧,都要远胜国内其他比赛,更非从其他以娱乐、收视率为首选的选秀节目中走来的歌手可比;评委也都是国内顶尖的声乐专家、资深音乐人和当红的歌唱家、歌手;加上有央视这样国内独一无二的媒体平台,其资源优势堪称首屈一指,无人能敌。

  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的青歌赛,客观记录了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引领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风潮,它既活跃了大众文化,又丰富了电视荧屏,成为电视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音乐“梦工厂”:

  成功之门向你敞开

  请瞩目这一大串耀眼的名字——

  关牧村、彭丽媛、毛阿敏、韦唯、阎维文、杭天琪、马梅、孙丽英、张也、宋祖英、蔡国庆、幺红、万山红、刘斌、解小东、张强、吕继宏、江涛、孙悦、毛宁、林依轮、满文军、戴玉强、刘媛媛、王宏伟、刘和刚、谭晶……

  这些当今中国歌坛上的名家大腕,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青歌赛中的获胜者。

  初衷为“通过比赛,推动群众性歌咏活动,检阅和选拔声乐艺术的新生力量,以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青歌赛,1984年设立时,不分唱法,录像播出,虽然仿佛一场混合赛,但仍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层层选送的机制,使得每一位进入央视决赛的选手,都经过了当地过关斩将的选拔赛。一时间,青歌赛挟燎原之势,发展成为既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又具有一定艺术性、观赏性和权威性的重要赛事。20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的共同努力下,历届青歌赛推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一个又一个光芒耀眼的歌唱明星,成为青年歌手们心目中的一个名副其实的“梦工厂”。

  请聆听这一系列优美的歌曲——

  《中国的土地》、《十五的月亮》、《长江之歌》、《思念》、《我们是黄河泰山》、《祖国慈祥的母亲》、《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丹顶鹤的故事》、《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这些优秀歌曲,都是通过青歌赛这一平台唱遍全国的。青歌赛,第一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它在推出大量明星的同时,也通过赛事的广泛传播,引领着我国的音乐创作和发展风潮,请看这几大亮点:

  通俗唱法得到确认——1986年的第二届青歌赛,设立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并现场直播,使当时蛰伏多年的内地流行音乐,终于从“半地下”的状态正式浮出水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获通俗唱法二、三等奖的韦唯、毛阿敏也一夜成名。

  当彭丽媛以一曲《请到沂蒙看金秋》获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时,一时间,民族唱法的爱好者纷纷慕名来到彭丽媛的母校中国音乐学院,投奔其师金铁霖,“学院派金氏唱法”从此开始盛行。

  “西北风”劲吹乐坛——第三届青歌赛,《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祖国赞美诗》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获奖歌手杭天琪、胡月、付笛声、李杰、屠洪刚等,一时执我国流行歌坛之牛耳。

  群星璀璨——第四届,宋祖英、刘斌、吕继宏、万山红、蔡国庆、解晓东、张咪、朱哲琴等众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随后歌坛争奇斗艳的局面由此形成。

  民族歌手大获成功——第十届,来自西藏的牧羊姑娘索朗旺姆一举夺冠,因而改变了人生;“阿里郎组合”也从此成了朝鲜族歌手的代名词。

  原生态歌手大放异彩——第十二届设立原生态唱法,来自云南彝族小山寨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让人们领略了原生态的海菜腔。而空政歌舞团的刘和刚以一曲催人泪下的《父亲》感动全体评委,获得青歌大赛开赛以来第一个满分100分的殊荣,众望所归地捧走了民族唱法金奖。

  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深情地回忆说:“我从1994年开始在九寨沟舞台唱歌,2000年参加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唱《神奇的九寨》得了业余组通俗唱法第二名,一下子就红了,有了知名度,也终于圆了自己想做一台大型歌舞的梦,与杨丽萍合作了《藏谜》。是青歌赛成就了我。”

  经由青歌赛成名、并当上青歌赛评委的蔡国庆说:“青歌赛的艺术水准,以及它对中国歌坛的引导作用始终未变。大赛一直在坚守音乐的本质, 代表着中国歌坛的主流。相对那些娱乐化、市场化的、商业性质的选秀,通过青歌赛,仍然可以感受到艺术的严肃和高雅。虽然现在很多获奖歌手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夜成名,但青歌赛仍是歌手成功的最好平台。”

  最为难得的是,青歌赛一直坚持培养歌手和观众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不媚俗、不一味地迎合市场。这与时下渐渐偏离了艺术轨道、急功近利地 “造星”的选秀活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选秀活动选出的看似风光无限却缺乏底蕴的选手,摆脱不了“流星”的命运,而青歌赛推出的,却是艺术魅力长存的“恒星”,不少获奖者如今已当上了青歌赛的评委,如满文军、蔡国庆、孙悦、宋祖英、张也、阎维文、万山红、吕继宏、殷秀梅等,这也是青歌赛不可取代的原因之一。

  创新无穷期:让更多歌手展示才华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X号歌手的最后得分是……”

  源于青歌赛的这一报分法,曾一度成为最热门的流行语。而这一计分方法,至今仍为所有艺术比赛所采用。

  青歌赛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创新,让更多的歌手展示才华。如取消文化笔试,减少综合素质得分比重,增加原生态唱法和多声部大合唱,取消新歌加分,以专业素质考核取代综合素质考核等,不一而足,一路走来,赛事规则新意叠出,亮点频现。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微信扫一扫,关注音响设计网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5-5-3 23:08 , Processed in 0.0689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