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演出商要审时度势、回归理性,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同质竞争,“自相残杀”。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对演出项目进行统筹,让观众可以更有序地品味这一道道文化大餐。
以往,演出市场的分类较为单一,总想着把各类观众“一网打尽”。但随着演出市场的细化,观众群也出现了分化。面对日益分众化的演出市场,南京大唐亚太国际演出交流有限公司杨铭就说:“演出的分众消费和商品市场的分众消费一样,必须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商品。做一个项目,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能抓住最忠诚的观众群,你就成功了。” 赠票、剧场或成瓶颈,软环境亟待改善 没有一个理想的大剧场,是南京演出市场一个长久的痛。去年在宁举行的世界戏剧节,这一矛盾更暴露无疑。“不客气的说,在南京看国外演出团体的演出,基本都是缩水版。”一位演出商如是说。 东方盛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老总凌晓晋说,南京尽管剧场不少,但舞台进深大多不够。这样一来,像《42街》、《阿依达》这样的百老汇歌剧来宁演出,只能放弃一些大型布景,改用灯光来衬托舞美效果,演出效果自然打了折扣。正是由于场馆条件的限制,百老汇音乐剧《猫》一直无缘南京。在中国票务在线网站上,百老汇音乐剧《猫》要来宁演出的信息已经挂了很久,但时间和地点一直是“待定”。正因如此,筹建中的江苏大剧院,成了人们的期盼。 赠票问题,则是困扰南京演出市场的又一难题。一位演出商透露了如下信息,“不拉到赞助,我们都不敢在南京办演出,靠票房根本挣不到钱。南京一家万人体育馆,但票到我们手上就只有8000张,还有2000多张就给扣下来了。然后就是公安、消防,只要是能管到我们的,都来要票,数量还都不少,实在是受不了。这两年,不少同行都不愿意在南京做了。” 有了高雅演出,软环境也应配套到位,但南京做得还很不够。有的观众花1000多元买了张贵宾票,但除了能在前排就座外,没一点额外服务。说不定,到了现场还要对占了自己位置的人说,“对不起,请您让一下。”有人提议,主办方是否可以前期给买票的观众寄一份DM杂志,介绍剧目。对于买贵宾票的观众,则可以提供进场导引,停车位事先保留等服务。软环境改善了,南京的演出市场才能真正地繁荣起来,才会有更多的观众把欣赏演出当做生活常态。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8 09:25 , Processed in 0.07805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