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正是演出黄金季。但今年南京的演出市场,却火得不同寻常。
与往年要到12月演出才会扎堆相比,今年11月就开始井喷。从11月下旬到明年1月初的40多天里,各类演出多达近30场,其中尤以11月25日到28日最为密集,4天7场,简直“看不过来”。 今年的演出市场,为何会这么火?红火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市场培育见成效,没人“听着拉德斯基吃包子”了 看到南京演出市场如此红火,多年来致力于高雅演出引进的南京新天地演艺公司总经理杨润森对记者说,“虽然辛苦,但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走进剧场,还是挺欣慰的。” 10年前,南京还是流行演唱会一统天下,观众还没形成看高雅演出的习惯。杨润森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以前去看音乐会,不少人可能是没来得及吃晚饭,就会买两个包子带去。结果,台上奏的是拉德斯基这样的世界名曲,台下呢,则是窸窸窣窣翻塑料袋吃包子的声音,很是尴尬。”以前,南京市民对高雅演出的定义非常单一。曾经有过一个调查,南京人一提到高雅演出,就想到芭蕾舞,提到芭蕾舞,只知道天鹅湖。 现在,经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南京市民的眼界开阔了,一些“凑明星”的群星拼盘演唱会,在南京已经不大吃得开了,高雅演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市民也懂得如何欣赏了,鼓掌的时机、和演员的互动,都恰到好处。 今年演出市场的火爆,除了多年培育收到成效外,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洋演出公司总经理丞澎洋告诉记者,去年奥运年,对演出市场作了一定控制,所以不少演出就压到了今年。此外,近年来实体唱片的萎缩,也促使唱片公司及歌手更加看重演唱会的收益,造成演唱会爆棚。 演出市场红火,和“新势力”的出现也有关系。目前,除传统文化公司外,不少媒体也积极投身其中。这几年,江苏影视频道、江苏交广网引进了多部话剧,既赚了票房,又培育了话剧市场。江苏影视频道副总监王彦奇介绍说,就演出而言,媒体宣传是很大一块成本。但媒体自己来做的话,不但可以省下这块费用,宣传也更为便利。最近,该台引进的话剧《疯狂的疯狂》曝光率就相当之高。交广网总监高放则说,“相对于演唱会而言,我们更注重引进话剧。毕竟,市场上不能全是商业演出,文化元素的注入也很重要。媒体,还是要做一个有责任的引导者。” 记者了解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一些赞助商,也有反客为主的打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赞助商而言,冠名费通常是300万,得到的通常只能是品牌影响力和一部分门票。但如果自己来做,尽管前期投入会多一些,但票房收入将相当可观。当然,前提是这个演出要能赚钱。以“纵贯线”南京演唱会为例,演出商接盘的费用不到600万,但票房卖了1000多万。 避免同质竞争,别让观众“撑”着了 演出多自然是好事,但要小心,别让观众“撑”着了。 南京演出场馆有限,如果演出过度密集,就会导致舞美、装台、走台等环节过于仓促,从而导致品质下降。此外,由于演出“撞车”,也会让本不多的观众资源进一步分流。11月28日,陈奕迅在五台山开个唱,潘玮柏、S.H.E领衔的动感地带群星演唱会则在奥体登场。同日,话剧《疯狂的疯狂》也将在人民大会堂上演。西祠一位网友就发帖说,“我还是大学生,预算本来有限。但我喜欢的陈奕迅和陶喆的个唱相隔不到10天,我该怎么办?” 演出多了,同质化现象也难以避免。12月25日,齐秦和小野丽莎都是主打圣诞牌。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齐秦、费玉清、赵传这三位受众群体类似的歌星将相继来宁开个唱。当同类型歌手的演唱会扎堆时,就会造成“同类分流”。杨润森说,“年底演出扎堆并不奇怪。对演出公司来说,年底是旺季,削尖了脑袋也要往里钻。但要防止无序竞争。如果没有考虑成熟,就盲目投入,最终可能导致原本就不成熟的市场四分五裂。”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7 18:36 , Processed in 0.07225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