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音响招募全国代理商工程商集成商合作伙伴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传统与现代交响(图)

2009-10-22 10: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85| 评论: 0|来自: 泉州晚报(泉州)

 坚持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道路的“张艺谋模式”就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张艺谋吸收了民族的、国外的文化精髓,经反复咀嚼吐故纳新,取其精华,派生出“印象”系列实景演出。比如“印象刘三姐”启用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火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大胆而又娴熟地将“声光电”的前沿技术运用到灯火和烟雾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剧场的音响、施烟设备运用新材料、新工艺,采用隐敞式设计,与农舍、竹林、码头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借助12座山峰的屏蔽回音,形成绝无仅有的山间林溪的天然立体大音箱。“印象刘三姐”构架的艺术立体效果,达到了艺术与自然科学天衣无缝的融合,这是张艺谋又一高人之处。

  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也借鉴奥运开闭幕式的经验,首次引入现代高科技视觉效果、用多媒体影像手段对经典之作重新演绎。鸟巢首演后,这版《图兰朵》还将到上海世博会演出,之后举办全球巡演。

  同时,政府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管理,而不应该过多干涉产业市场,否则就会走中国的很多精品工程项目的老路。阿福说,由国家投资,忽略市场回报,致使大部分精品工程演出结束就进了仓库,市场价值鲜有体现。

  人物名片阿福,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北京798时代空间艺术总监、闽籍艺术界北京联谊会秘书长。曾策划第二届宋庄艺术节建筑艺术实践展(2006),错位:当代艺术展(2007),爱拼才会赢:闽台当代艺术展(2008);曾主编《未来宋庄——建筑艺术实践展》、《艺术区与城市发展》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策划首届海峡两岸艺术产业论坛(2008),执行策划鼓浪屿艺术岛(2009),应邀赴美国纽约、洛杉矶等城市考察美国艺术产业(2008),应邀赴德国考察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法兰克福博览会并作学术交流。

  为古老南音披上现代新衣

  王丹红 青年作曲家

  “南曲生南国,曲曲寄深情。”南音名谱《梅花操》配以现代交响乐与合唱,再荟萃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名角们的精湛表演,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第四章《南音交响》让现场观众获得全新的视听感受。

  “南音的年代久远,曲调优美,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是闽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音乐语言。创作过程中,我感觉南音唱腔冗长,偏重长气息,不适合交响化。而南音名谱《梅花操》是纯器乐曲,充分体现南音幽雅清淡的音乐风格。因此,我在《南音交响》中保留了《梅花操》的旋律轮廓,然后赋予这个古老的乐种现代载体,使之旋律呈现动态起伏的美感。”作为《南音交响》曲作者,王丹红讲述当初的创作体会。

  王丹红的思路与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邢德辉的想法不谋而合,邢德辉认为大型表演在表现传统文化元素时,应追求“似”与“不似”的最高境界。采取南音交响的形式,传统的南音乐器弹奏作为富有特色的主题音乐,而现代交响乐作为背景衬托,使得音乐更富层次感,也更适合广场文艺表演。

  乐器的重新编排只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如何以传统的泉州南音为素材,运用当代作曲技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创新中稳步衔接传统,才是王丹红所认为的创新主要方向。她说:“相对现代音乐,传统泉州南音的音乐形态显得单纯、冗长,演唱的伴奏是单旋律且结构缺乏变化,会让年轻人产生距离感。如果能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技法,让乐团伴奏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相信能够帮助南音进一步走出闽南方言区,扩大它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顺曾和泉州南音乐团合作创作了一台名为《春奏神弦》、长约40分钟的南音音乐会,其中一段由王丹红创作的长约七分钟的“千家罗绮管弦鸣”部分,首度出现男女声二重唱与乐队合作形式南音表演。这一大胆的尝试,再次获得专家和观众们的热烈反响和充分肯定,每场演出都获得如潮好评。

  王丹红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传统音乐也是如此,既具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的特征。作为一种历经千年的古乐,它走到今天,其中肯定有太多的变化。今后,它还可尝试任何形式的变化,如在舞台形式、音乐展现形式等新的形态、新的理念等多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只要有利于南音的发展,任何尝试都可以做。

  人物名片王丹红,知名青年作曲家。其作品艺术歌曲《读油画霸王别姬》,在“2000年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歌曲创作与表演比赛”中荣获创作第一名;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山雁缈》,荣获2006年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管弦乐作品三等奖;民族管弦乐队作品《炫彩江南》及二胡协奏曲《百年随想》,于2007年5月在上海大剧院成功演出。

  借鉴强势文化

  陈文令 当代著名艺术家

  泉州的南音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这次入选“非遗”是当之无愧的。但是这块古老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毕竟在中国的传统音乐的长河中流动了一千多年了。时至今日它面对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使这块极其珍贵的“活化石”继续向前流动,流向全国,流向全世界呢?

  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空前发达,导致了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日益走向同质化。在这个同质化的时代里,强势文化普遍具有跨界、混杂和嫁接的文化生态特征,如此的文化生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不会在文化的传播中受到“阅读的障碍”,更不会仅仅成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而是具有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文化特征。泉州籍的杰出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就是从泉州的传统文化中出发的。同时他汲取了很多世界性的当代艺术语言并把多种混杂的艺术语言糅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普世的艺术观。他的艺术语言很具有国际性,但又不失地域性的基本特征,他的成功是非常典型的例证。

  还有就是闻名世界的云南丽江纳西古乐,已经在全世界很多国家演出并引起很大的轰动。今天丽江古乐的掌门人宣科,是一个绝不照本宣科的革新家。他用自己精准流利的英文创造了一种近乎“脱口秀”的方式去演讲传播纳西古乐,众所周知,“不到丽江就不算到云南,不听纳西古乐不算到丽江,不听宣科演讲不算听过纳西古乐”。

  另一个家喻户晓的成功个案,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的帕瓦罗蒂,在他之前没有人敢把古典音乐和歌剧拉去伦敦的海德公园和纽约的中央公园举行大型的户外演唱会,并与瑞奇马丁、玛丽亚凯莉等流行音乐巨星同台演出。他的这种惊世骇俗的举措在古典音乐法则中是大逆不道的、匪夷所思的。他还曾说在有生之年很希望能与麦当娜联袂演出。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开天辟地的创举,才使古典音乐与歌剧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并为古典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我上述言及的三个典型的成功个案,都是在艺术语言和传播方式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其根本特征就是跨界和混杂,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当然,泉州南音可以进行改良的地方还有很多。如舞美、乐器、服饰、表演形式,甚至是不是完全用闽南方言等方面都是值得商榷的。泉州地区的高甲戏、木偶戏、打成戏等戏种,都是从南音中吸取了很多养分的。那么泉州的南音为什么不能从全国或者全世界的优秀乐种中汲取养料呢?南音应当也是可以演绎成为具有世界性的音乐语言的。这都是很值得探究和讨论的话题。

  人物名片陈文令,著名当代艺术家。祖籍泉州安溪县,现居北京。代表作品:《小红人》、《幸福生活》、《中国风景》、《英勇奋斗》、《紧急出口》等。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 netease
12

最新评论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
请用微信扫一扫,关注音响设计网创始人直播

QQ|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点击这里与XYCAD官方实时沟通

GMT+8, 2025-5-4 09:36 , Processed in 0.06022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