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淡蓝色水域覆盖整个表演区域,舞台正中竖立着4面由巨型LED投影荧幕组成的“风帆”,整个海心沙仿如一艘驶向东方入海口的巨轮……
10月20日晚,广州亚运开幕式进行了首次综合彩排,近万名观众在绚丽灯光环绕下的海心沙小岛上,初次领略到广州亚运的惊艳、创意和动感。 记者获悉,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中方舞美总设计是中国舞美设计界公认的大家苗培如,他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设计室主任,十届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舞美总设计及策划人。彩排结束后,他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提前披露了开幕式的诸多细节。 关键词:创意 海心沙“大船”形状激发灵感 苗培如早在2008年4月便加入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幕后策划团队,是最早加入的核心“智囊”之一,担任外方舞美总设计的是英国著名舞美设计师马克·菲舍。苗培如告诉记者,本届亚运会开幕式是近年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首次移师体育馆之外的一次全新尝试,而且开幕式举行地点海心沙为江中小岛,在为创意团队提供开阔自由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回忆说:“第一次听到要在江心小岛上办开幕式庆典,我就按捺不住兴奋,太好了,这是在开创历史啊!当时也有一些怀疑的声音,说在江心的岛上怎么搞开幕式?运动员怎么进场?舞台装备怎么安装?不可能嘛!我恰恰不这么想,我自始至终都很赞成这个想法。” 苗培如说,近年来中国设计界流行一句话:拼的就是创意!“在室外、在岛上办开幕式的确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是,再也不会有同一个海心沙,同一条珠江河,广州亚运开幕式的任何构想都将是全然新鲜的,会成为以后在类似场地举办大型庆典的开山之作,载入史册。” 以海心沙作为开幕式基地的方案得到确认之后,苗培如和马克他们必须首先为立体舞台设计寻找到一个概念性的支点。当创意团队得知海心沙的形状彷如一艘大船时豁然开朗,灵感迸发,主创人员随即提出了以“风帆”作为舞台主要布景的设想,受到一致认同。 20日的彩排证明,这个构思也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有观众指出,在整个场地内以蓝色和白色为基调,不仅洋溢着一种“扬帆出海”的大气和豪情,也充盈着一股南国水乡的浪漫,岭南味道十足。 关键词:理念 凸显粤韵做足“水”上文章 本届亚运会筹备之初,组委会便提出广州亚运要办出“中国特色”和“岭南风格”,为此创意团队花费大量心力查阅了相关史料。苗培如告诉记者,之所以依托海心沙地形将舞台变为巨轮,一方面是受到周围地形水域环境的启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岭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相呼应,以此表现南粤先民漂洋过海、自信无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与此同时,亚洲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友好往来,也如同不同水系之间的相互流动和交融一般不可分割。 在这个整体设想框架之中,“水”被置于核心地位,它可以是浩渺的,也可以是灵秀的,从舞台设计上来说,创意团队希望借助“水”来奠定广州亚运开幕式独一无二的美感。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2 07:16 , Processed in 0.0605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