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点,在一片喝彩声中,为期三天的九门国际音乐节首届山西巡演落下了帷幕。虽然巡演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这次国际音乐节上,由阿雷克·哈维克摩擦七重奏乐队用爵士乐演奏的《桃花红 杏花白》,给古城太原的观众带来了一次不同风味的视听享受,也让这次来参加音乐节的爵士乐的乐手们,从山西民歌中吸取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700人跟唱爵士版《桃花红 杏花白》 为了让这次九门国际音乐节突出山西特色,使爵士乐和山西民歌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山西主办方和九门国际音乐节的组委会几次协商决定在开幕式当晚演出的节目。直到22日下午,阿雷克·哈维克摩擦七重奏乐队和金佛乐队在星光剧场里进行调音时,才确定要演奏山西民歌《桃花红 杏花白》。“我们双方进行了好几次协商,最后敲定这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歌。”山西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下午将近5点,阿雷克·哈维克摩擦七重奏乐队经过简短的预先演奏。晚上刚过7点,星光剧院的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爵士迷们早就想一睹国外音乐家的风采,更想亲耳听一听,国际的顶级乐手怎样演绎山西民歌。 晚8点,九门国际音乐节首届山西巡演正式开始。随着演出的进行,阿雷克·哈维克摩擦七重奏乐队的萨克斯手阿雷克·哈维克向观众表示,接下来要用爵士乐的风格表演一首山西民歌。 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演奏出来的,竟然是山西人再熟悉不过的左权民歌《桃花红 杏花白》,顿时现场HIGH了起来,在场的700多名观众也跟着唱了起来。 “这次爵士乐手们演绎山西民歌,其实并不是纯粹的取悦本土观众,而是艺术家们对于爵士音乐民族化的又一次尝试,希望拉近与本土观众的距离,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外来的音乐,也是对音乐创作的又一次探索。”被誉为“中国第一位爵士钢琴演奏者”、金佛乐队队长孔宏伟说。 爵士乐手爱上山西味儿 演奏结束,在星光剧场的后台,乐队的萨克斯手阿雷克·哈维克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第一次来到太原,觉得很新鲜,以前我出的专辑《夜上海》就吸取了老上海的一些音乐元素。今天演奏《桃花红 杏花白》这首山西民歌,非常有感觉,希望在这里听到更多的山西民歌,在不同音乐风格中,找到更多的创作灵感。” 不仅是阿雷克·哈维克想要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融入山西元素,一直生活在北京的孔宏伟,也对山西的民歌很钟情,想在以后的创作中,融入山西民歌的元素。 23日中午,远道而来的乐队演奏人员饶有兴趣地在山西会馆吃面食。“为了进行更多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我们还特意安排了一些音乐家在滨河公园等地和本地音乐爱好者的活动,因为下雨,只能改在室内进行。”山西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宫巧利说。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力说,艺术是相通的,是相互交融的。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早已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举办国际性的音乐节,就是想让山西人民领略到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也让中西文化很好地交流。 民歌中融入流行元素 当晚的观众,听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爵士乐后,不仅对爵士乐有了一个新的感悟和认识,原本排斥爵士音乐的人,也觉得具有中国风的演奏很有味道。“听了这样一首《桃花红 杏花白》就很有乐感、跳跃性,更时尚。” “近年来,我省捧出了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说唱剧《解放》以及电视剧《乔家大院》、《走西口》等一系列精彩剧目,加之‘八大文化品牌’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魅力,山西文化在全国家喻户晓,山西既要继承传统的文化,也要树立新的形象。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要不断引进国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从而丰富山西文化市场,同时激发省内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山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邢书良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邱怀生也很有感触,“爵士乐是一种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由民歌发展而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音乐的表达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西餐中国化,肯德基在外国和中国就有差别,今天的演出中,我们就听到了中国的旋律和外国的节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对山西民歌的发展也是一次很好的启迪。” 邱怀生说,“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山西民歌,在山西民歌中融入其他元素进行创作,和山西民歌保持原生态并不矛盾,但是需要不断的探索,这条路还很长。”见习记者 赵志伟 来源:山西青年报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2 07:21 , Processed in 0.0730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