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瑞士馆幕墙上的光电板和其发明者■摄影/SwissInfo邵大海 虽然上海世博会在明年举行,但瑞士馆的筹备却有冲刺之势,最早签订协议,最早提交方案,同时还是首个揭幕世博会国家馆设计模型的国家。现在,又率先在北京开始推广。 ■“请把瑞士带回家” 在今日美术馆正在举办的瑞士“建筑/景观”展上,全方位向北京市民介绍瑞士馆的建筑风格和理念。同时发布消息:组成瑞士馆外观智能帷幕的8万块光电板将出售给参观者,每个光电板都是一副瑞士地图,其寓意是:请把瑞士带回家。 瑞士馆位于世博园区C区,占地4000平方米,它有一个美丽的中文名字——“自然乐园”。据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公关部主任施丽葛女士介绍,瑞士国家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阴阳理念中平衡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以诠释上海世博会主题之一:“城市与乡村互动”。 当参观者对着帷幕拍摄的时候,闪光灯可以带动发光板闪光,并产生联动效应,整个帷幕会因为参观者的拍摄而闪闪发光。帷幕的每一部分都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帷幕可以与展馆周围的能量,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从而发出闪光。这种新颖独特的构思意在表现瑞士馆内外的“环境影响”,并使参观者了解这些环境影响。8万块光电板构成的外围互动型智能帷幕是用有趣的方式告诉人们:我们周围还有许多能源未被利用。 ■城市与乡村的穿梭 瑞士馆的第二个亮点是观光缆车,馆内圆柱的内壁种着各种绿色植物,馆的顶端是开放的,参观者乘坐观光缆车顺着圆柱盘旋而上,穿过馆顶的自然空间,大约8分钟,完成城市与乡村的穿梭。施丽葛女士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当参观者从浦东大桥下来望向世博园,首先会看到这片繁华盛开的绿草地。 由于瑞士地理地貌独特,瑞士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城乡地区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瑞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法,在改善城市生活条件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 ■“桦树枝”是瑞士馆的主要原料 另一个概念被充分体现在可持续性发展上,三维观景仪帮助参观者了解瑞士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初,瑞士国家馆曾以“桦树枝”赠送上海市政府。“桦树枝”是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的主要原料,是环保的生物可降解产品,与染料分子结合使用能将光能转变为电能。这种材料将是瑞士国家馆外围幕帷的主要成分。这代表了瑞士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的成就,又很好地契合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4 06:22 , Processed in 0.06244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