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响当当的成为制造业大国,年产值逾100亿元,“Made In China”是中国工业的一张名片。对中国专业音响企业来讲,不仅国内热销的国外品牌是“中国造”,就连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也是中国OEM代工的杰作。代工制造与仿造是音响企业惨淡经营的两根稻草。
在音响行业发展初期,借国外品牌之力发展自己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显然是不正常的,作为国内音响界的通病值得全行业反思。 设计研发短板 引发连锁反应 对一款新产品而言,工业设计是重中之重,它往往占据了总研发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多。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全球音响70%产能的制造型企业,其中大部分没有自主品牌,完全依赖代工出口。企业在工业设计上的投入微乎其微,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占到总产值的5%—15%。 “我们的一些企业敢拿几百上千万去搞市场营销和广告炒作,却少有拿这些钱去搞模具开发和产品设计的。”音响设计师谢晓光感叹道。 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欠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音响产品同质化,目前中国现有音响品牌多达上百个,绝大多数不被所知。产品同质化带来竞争的无序和混乱,鱼龙混杂、真伪难辨是目前国产音响行业的现状。市场竞争不规范降低了产品交易效率,“劣币驱良币”式的发展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 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严重的束缚着国产专业音响前进的脚步。如果说进口品牌哪里做得比我们强,那也就在这一点上领先一步。 国家多次强调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但在音响行业却收效甚微。历经20年三个阶段的发展,音响行业仍然踽踽前行,谁之过? 设计不仅仅是造型 在音响行业呼唤工业设计的今天,要设计出客户所认同和接受的产品,就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并深入实践,标新立异或花里胡哨绝不是真正的工业设计。 民用音响已经意识到“在外形设计和电声设计上,首先会确保音箱的音质,再进行外观设计,要保证每一款出厂的产品,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声’、‘色’俱佳的体验。” 目前,“光着膀子”干活的音响企业仍不在少数,一个欠缺技术、欠缺管理和质量监督的企业怎么能够制造出精品?说到底,音响品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内在品质是客户对它的主要诉求点。简单的模仿只是达到了“形似”,距离“神似”甚远。 行业专家认为,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辅以“不可言传”的外观造型,是音响产业升级的密码。在产品设计上每增加一个亮点,就能领先对手一百里。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设计是企业竞争的最后一张王牌。 从OEM中走出来十分艰难,但一旦成功走出,就完成了从茧到蝶的华美蜕变。 |
|手机版|Archiver|XYCAD中国音响设计网
( 京ICP备14030947号 )
GMT+8, 2025-5-23 06:24 , Processed in 0.07463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