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QINPENG 发表于 2008-11-18 22:13

“悍马”降伏记

——唯美六试听报告 ○老玉米
一.煲箱篇

不知道是音乐赋予了音箱灵性,还是大自然具有并不为人类所知的某种神秘共性,我注意到煲箱子竟然和练气功有些相似。当然我这里说的并不是“李师傅”的“转法轮”,而是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气功)煲箱之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轻歌曼舞松筋骨 (100小时)
(气功)调理呼气,几天后每次呼气即感到一股热流注入心窝,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煲箱)小音量煲箱,此时的箱子,声音干干的,高频似哨,低频如锣。使用室内乐先让箱子松松筋骨.大约需时100小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顺乎自然化中频 (100-200小时)
(气功)意气相随,在呼气时以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一步步向小腹(丹田)推进。
(煲箱)不管你是刻意煲中频还是全频一起煲,箱子首先感觉到中频改善,声音开始变得柔顺有弹性。如果有意,可以选择大提琴独奏或者弦乐四重奏之类的作品。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循序渐进开两端 (200-300小时)
(气功)当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有意无意把呼吸止于丹田,待气秋充实,即可向下游动,抵达会阴,打通任脉。
(煲箱)不需要人为的恶煲,顺其自然就能感觉到低频变得丰满有弹性,下潜也是越来越好。若刻意而为之,可以选择管风琴、钢琴,初始小音量,逐渐加大功率。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贯通经络顺全频 (300-500小时)
(气功)沿脊柱上行,快慢依丹田实力,须顺其自然.丹田集足之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过”玉枕关”。
(煲箱)箱子最后改善的肯定是高频,我也很奇怪,原以为应该最先改善的应该是高频,几对箱子煲练过程中都是如此,一般经历500小时即可达到低频弹跳有力,高频润泽通透,这时箱子已经基本过关。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练精化气求解析 (500-1000小时)
(气功)经络无阻,越来越提高真气运行之规律,功能增强,活力旺盛,静境明显,心如止水,练神还虚,“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煲箱)不要以为高低频出来就万事大吉了,急性子的可能早把不满意的箱子卖掉,最后也是最难做的就是这一步:煲细节。正常使用之下,完全发挥一对箱子功力也要在使用一千小时以后,就是捂着被子恶煲,也需这么久。
既然已经煲出来了,开机就可以听音乐了!
慢!!使用胆机,刚开机时和晶体管机器非常相似,开机半小时后机器开始变声,这时才是胆机的真实声音。下面全部试听结果都是在按照前面操作程序后进行的。

二.试听篇
音箱 “杰作”唯美六号
功放 “SPARK” A-70T
CD机 “原创”2008
线材  全部自制

高音温暖有实体感
使用PERLMAN拉的《PAGANINI 24 Caprices》(EMI 7243 5 67257 20),HAYDN等《TRUMPET CONCERTOS》(PHILIPS 420 203-2)试音。很难把它的高音与阴柔飘逸结合起来,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细腻丰润通透,能提供足够的细节与空气感,再大的音量下也不会感觉失真和过量,温暖结实,不飘不冲,不紧也不辉,如抽丝剥茧,还有血有肉,清澈明晰,又泛音丰富。
中频自然有逼真感
使用王键《THE BAROQUE ALBUM》(DG 474 236-2),《OPERA HITS》(DECCA 452 414-2G、452 415-2G),STARKER and SEBOK《BRAHMS and MENDELSSOHN CELLO SONATA》(MERCURY G53 434 377-2)。重播任何音乐都有一种泰然自若的轻松感。从人声的喃喃细语,到弦乐的丝丝入扣,从钢琴的雄健挥洒,到乐队的金鼓齐鸣,表现极为逼真,反映敏锐,从容不迫,气势恢弘。而且声音越大越出色,可能在一般喇叭已经气衰哀鸣时,仍然保留着完美质感与音色,音乐的细节如天际倾泻而下,激情跳跃,鲜活润泽。
低频下潜有深度感
使用《SOUND OF QUALITY》(PROPRIUS PRCD9075)里的管风琴,《THE LONDON STRING SOUND》(TOPMUSIC HOVLAND-8012)里的DOUBLE BASS SOUND。可以用低音干净下潜,但不是特别丰厚来形容它的低频表现。每一个音符都如霹雳落下,充沛有力,丰腴可口又不觉肥腻迟滞。虽然小音量时低频的冲击力、能量感和规模感都会受些影响,但是提升到一定的声压后,极强的活生感立刻浮现,跳跃的音乐激情与巨大的舞台规模感犹如现场。
动态雍容有华贵感
MERCURY的《YOU ARE THERE》 (442 541-2),BEETHOVEN 《THE 9 SYMPHONIES》(1963年卡拉杨版,463 088-2)。速度中庸,整体线条凝聚,响应曲线平直,动态宽广分明。因为A-70T只有30瓦输出功率,或许低频瞬态响应并非迅如闪电,然而却显现出不疾不徐的雍容华贵与轻松自然,听起来毫无紧张的压迫感,无剽悍的捶胸顿足,带着舒畅自在,充满活力与生机。
音场逼真有临场感
《白头翁》(RCA 09026 61503 2),《PAGANINI FOR TWO》(DG 437 837-2)。以十分和谐亲切的方式极度拉近聆听者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因而使人很自然地聆听到音乐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包括大多数音箱所无法重现的微妙音乐细节,人与乐器的音像定位,基音和泛音所构成的纯正音色,录音场所呈现的声波反射、三度空间等等。

三.比较与结论
简单地说,这对唯美六音箱没有太多色彩。我曾经和家中现有的两对英国箱子比较,感觉也是各有千秋。和PROAC T2000S相比,两者音色极为接近,中高频表现几乎一样,甚至缺点都一样,不知道T2000S的拥护者留意没有?在小提琴高频段有些轻微的金属声。可能的解释是T2000S和维美六使用的是同样的SCAN-SPEAK 20mm软球顶。但SPENDOR SP2/3用的也是,为何没有?他们中高频的区别仅在于PROAC能感觉到明显的箱声。唯美六因为多了一个九英寸低音,当然在低频下潜、音场表现上优于T2000S,声音整体的感觉也更加自然。PROAC箱子素来以高解析著称,我特意选了《STARK PLAYS KODALY》(DELOS DE1015)反复比较几遍,解析力上没有明显的差别,T2000S低频不足,中高频的突出似乎让人感觉解析力略好,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心理因素。
SPENDOR SP2/3是我的挚爱,聆听SP2/3时总是被其曼妙的中音不知不觉地吸引,不管器乐还是人声都能真诚地叩动你的心弦。平滑、柔顺、细腻,带着粘滞的松香味,中低频的弹性也让人难忘。这种典型的“英国声”很多人喜欢,遗憾的是这种昏黄的音染,常常使得不同的录音和演奏听起来相似。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构严谨、内涵深刻。是古典音乐史上难得的具有理念高度、情感深度、技巧难度之杰作,我有多部版本,也曾反复聆听。然而只有在唯美六上,我才是真正领略了色彩斑斓、气势如虹的罗斯特罗波维奇版(EMI CDS 555363),布局宏伟、节奏准确的斯塔克版(MERCURY 432756),技巧娴熟,明快清朗的马友友版(CBS M2K 37867)。无法否认,反映音乐的准确性上,唯美六刻画得更加深刻,或许这就是很多烧友津津乐道的“监听风格”吧。
可能这套搭配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驱动力,84分贝的灵敏度,橡胶边皱皮单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没拿到箱子之前,我也曾忐忑不安,规划了几部功放候选。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在超线性接法30瓦功率驱动下,欣赏贝多芬、马勒的交响乐,气势豪放,声场宏大。MERCURY的《YOU ARE THERE》(MERCURY442 541-2)是一张22首经典录音专辑(里面有些很爆的曲目),播放了几遍,与同一台胆机推T2000S相比(抱歉,我认为和晶体管功放比有些不公平),也没有拖拉或者低频散乱的感觉,速度基本一致。没有缺陷吗?非也!!被称为美国专业测试第一天碟的《自由钟》(RR F9 RR-104CD),霍夫哈奈斯的《圣海伦山》(DELOS DE3137),听到爆棚的段落时,脑海里突然浮现一部电影《望乡》,占领南洋的日本军队步伐整齐耀武扬威行进在大路上,突然看到一家妓院,顿时步伐大乱……,咳,真是这个感觉!!!
如果问我对这对唯美六箱子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答:声场。
除了空间感特佳外,最令人感慨的也许是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的连贯性。可能是高、中、低频单元都是同家、同档次的原因,无论听器乐还是人声,音色和音质不会随着频率改变而改变。它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很容易让人全身心投入而忘记音箱的存在,与音乐的交融似乎如顺水推舟入河川,顺流浩瀚汇汪洋,随之任意徜徉,起起伏伏,飘飘荡荡,自始自终,毫无勉强。

雷克 发表于 2014-4-10 20:59

鼎力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悍马”降伏记

超薄音响 稀客领航